征信宝官网
赢在信用时代

征信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探讨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征信”的内涵 
  首先我们来谈谈对“征信”一词的理解,基本词义是调查或核实企业或个人的信用,是对企业资信和消费者个人信用的调查。征信的重要作用主要是防范在信用经济交往中受到的损失。消费者在过去信用经济交往中产生的履约记录最能反映其按期履约的意愿和能力。因此征信信息服务是指依法采集、整理、保存、加工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并依法对外提供信用信息服务,帮助客户判断、控制信用风险,进行信用管理的活动。征信活动源于信用交易的产生和发展。现代经济是契约和信用经济,信用作为特定的经济交易行为,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本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即授信者(债权人)相信受信者(债务人)具有偿还能力,而同意受信者所作的未来偿还的承诺。在一个全球化的经济贸易环境下,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信用交易的范围日益广泛,信用交易的一方想要了解对方的资信状况就会变得极为困难。此时,了解市场交易主体的资信就成为一种需求,征信活动也应运而生。可见,征信实际上是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发展的,是为信用活动提供的信用信息服务。 


  征信与银行信用风险的关系 
  在整个征信体系中,征信信息是信用信息服务的主要载体,在征信信息收集者和使用者之间,起着媒介的作用。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作为征信信息的使用者,当然希望信息的透明度越高越好。负面的借款人信息可以帮助商业银行规避风险,提高资产的质量;正面的借款人信息,可以帮助商业银行进行风险定价,通过分层次地有效地筛选客户,帮助优化产品的定价模式,提高赢利能力。 


  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建成之后,征信系统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是否与企业及个人发生新增授信业务的重要参考依据,截至2012年12月份,企业征信系统累计开通查询用户约13.3万个,全年累计查询次数约为9733.1万次,2012年日均查询26.6万次,同比增长40.1%,查询量按金融机构分布占比分别为国有商业银行29.75%,股份制商业银行41.46%,城市商业银行和合作金融机构18.36%,外资银行4.12%,其他全国性银行0.41%,政策性银行0.79%,中小金融机构0.70%,金融监管机构0.05%,其他查询4.37%;个人征信系统开通查询用户约15.4万个,全年累计查询次数约为2.7亿次,同比增长13.6%,日均查询74.9万次,同比增长13.2%,查询量按金融机构分布占比分别为国有商业银行32.97%,股份制商业银行29.64%,城市商业银行及合作金融机构21.04%,外资银行0.12%,其他全国性银行14.84%,政策性银行0.004%,中小金融机构1.38%,其他查询0.006%;按查询原因计算,查询量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信用卡审批32.97%,贷款审批28.14%,贷后管理32.52%。为商业银行进一步了解客户的信用行为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也为商业银行完善了贷前审批、贷中审查、贷后管理环节,防范了银行信用风险。 


  征信信息在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征信信息的应用提高了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随着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的不断完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信用报告查询已经纳入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审核流程,可以说,征信信息已经对商业银行改进信贷行为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并且运用于整个信贷周期管理。在提高信用风险管理决策效率、开展和创新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防范信用风险、有效筛选优质客户、资产组合风险管理、贷款催收、新资本协议实施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征信信息的应用降低了商业银行的信用交易成本和时间,提高了贷款发放的效率。商业银行现在各类信贷业务已经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紧密结合。商业银行研究、开发、投产的基于征信系统的风险控制系统,已作为信用风险控制工具纳入贷前、贷中、贷后刚性控制环节,将征信信息融入信用风险控制系统,实现征信信息在跨机构、跨行业、跨产品的跨越式发展,有效地解决了信用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了风险管理工具在授信审批流程的刚性化控制,并通过信用报告等征信产品在客户信用情况调查、贷款业务审查审批、贷后管理及担保资格审查等各个业务环节中的应用,促进了国内商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控制标准转变,从而降低了信贷审查过程中人力和资源的成本,减少了审批环节,缩短了评审时间,提高了信贷审批的工作效率。 


  征信信息的应用促进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开展和创新,信贷决策更加科学。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在促进信贷业务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个人业务方面,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和信用卡申请、贷后管理等环节都需要查询个人征信系统;企业业务方面,贷款、对外担保、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贴现、授信额度等业务的审批中都需要查询企业征信系统。 
  一方面,通过对征信信息的使用,有效地防范了无卡贷款、重复抵押、无效抵押、骗开信用证、多头贷款等欺诈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借款人的征信信息,商业银行可以有目的的选择客户群,筛选潜在客户,开展符合各行经营目标和风险偏好的业务。 


  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运行后,也促进了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依托企业征信系统建立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为尚未与商业银行发生信贷关系的中小企业建立档案。各商业银行利用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创新了商贷通、展业通、小企业成长伴侣、小企业循环贷款等适合中小企业的信贷产品,到2012年底,全国已累计补充完善中小企业信息235万户,29万户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贷款余额5.6亿元,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征信信息应用有利于商业银行拓宽了解借款人的信息渠道,准确定位借款人资信状况和风险点,帮助银行做好风险预警,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从我国实际情况看,目前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已成为各商业银行贷款决策的重要参考,为商业银行甄别高风险客户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我国信贷规模特别是个人信贷规模迅速扩大,而不良贷款总量未出现明显增加,这与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日益完善密不可分。2012年全国商业银行使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应用中,在贷款审批阶段,各银行利用企业征信系统因借款人信用不良记录拒绝授信0.96万笔,金额2318.5亿元;利用个人征信系统因借款人信用不良记录拒绝授信个人贷款申请55.4万笔,金额1010.8亿元,拒绝信用卡申请417.5万笔。   征信信息的应用有利于动态了解借款人的负债状况及还款意愿,加强贷后管理和贷款催收的实施。贷后管理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授信管理工作中的一大薄弱环节,商业银行贷后管理跟不上而导致的信用风险很大,这是不良资产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贷后管理要跟踪检查,随时掌握客户生产经营及资信变动情况,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运行后商业银行可通过查询征信信用报告就能快速及时掌握借款人异地、跨行负债水平,全部考察其综合负债情况及整体还款能力,判断其潜在信用风险,做好早期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防范信用风险。2012年全国性商业银行使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应用中,在贷后风险管理阶段,利用企业征信系统对6160户高风险客户进行了风险预警,金额1896.9亿元,利用个人征信系统对156.7万笔授信业务进行了风险预警,金额565.4亿元。同时征信系统在社会上具有强大的舆论和警示作用,通过对征信信息中不良借款人信息的公示,使其失去信用以及贷款的能力,从而失去在信用经济社会中立足的能力。在实际的处理中,有很多已经违约的客户,在征信系统中存在违约信息,为了重新获得贷款能力,而归还逾期贷款。另外一些已经违约的客户,在征信系统中可以查询到目前的住址、电话等个人信息,也便于商业银行贷后人员进行催收。在贷款催收方面,根据征信信息和银行内部客户行为分析,商业银行可以不断改进催收策略,在更好地保护客户价值的同时使信贷损失最小化。 


  征信信息的应用有利于新资本协议实施,推动中国银行业实现全面风险管理。在新资本协议的框架下,商业银行越来越注重在微观层次上对具体客户、交易、资产以及流程的风险识别和控制,包括内部评级体系在内的内部评级系统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平台。这些都对外部数据及数据提供的渠道和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征信数据具有大样本、客户覆盖全面、系统性等特点,并且具有灵活丰富的维度,包括行业、规模、区域、余额、集中度、业务产品分类、期限、利率、五级分类等等,可被应用于商业银行新资本协议的实施中,作为信用风险模型的重要数据来源,为贷款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例如征信系统征信信息成为商业银行评分卡项目和对公内部评级系统的重要数据来源之一,包括年龄、收入状况、逾期历史、查询记录等个人征信信息被应用于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的实施中;行业、地区、五级分类等企业征信信息,被应用于对公信用风险初级法的定性分析中。 


  关于征信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应用的展望与建议 
  随着新资本协议在全球推行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迈入了全面风险管理时代,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也发生了深刻变革,这就对征信系统利用自身汇集全国银行信贷信用信息和经济主体其他信用信息的优势、向银行提供相关征信信息,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应对入世后金融国际化带来的挑战,顺应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我国征信信息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重点规划。 


  (一)非银行征信信息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建设到现在,来自商业银行一个最大的要求,也就是需要征信系统扩大信息采集范围,采集更多征信信息。公共信息有助于信贷机构判断潜在借款人信用状况,也提高了企业的违约成本。但大多数的公共信息还不可得,巨大的数据资源还处于“信息沉睡”状态,无法充分发挥其价值。目前,人民银行征信系统采集了公积金、社保信息,在部分省市采集了企业和个人缴纳电信等公用事业费用的信息,欠税信息、环保、民事案件判决和强制执行信息,以及可能会影响企业和个人生产经营和还款能力的行政许可和处罚奖励等公共信息。这部分征信信息采集范围扩展到全国,同时采集公安、法院、工商登记注册信息、税务信息、电信信息、保险(放心保)信息等信息,将进一步提升银行信贷风险管控能力。 


  (二)征信信息在银行信贷生命周期的全面应用 
  征信最核心的还是数据,而征信信息最关键、最基础的应用是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用报告。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征信数据具有大样本、客户覆盖全面、系统性等特点,截至2012年12月份,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累计收录企业和其他组织约1858.8万户,其中,收录有贷款卡的企业和其他组织约900.8万户,企业征信系统服务的机构用户累计达到622家;个人征信系统累计收录自然人约8.23亿,其中收录有信贷记录的自然人数约2.89亿,个人征信系统服务的金融机构用户累计630家。征信系统征信数据可应用于从潜在客户筛选、授信风险管理、资产组织风险管理到贷款催收的信贷周期的全流程,理所当然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想数据来源。 
  通过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客户群的行为模式,征信系统数据不但能反映借款人层次的信用风险,而且能提供对客户群行为能力的预测;通过对征信数据不同维度的分析,征信系统就能提供跨行业、地区、规模的信贷组织产品;通过对数据的压力测试,征信系统还能提供对经济周期进行提示和预警的产品,为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和商业模式提供了新的途径,将微观层次的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管理与宏观层次的信贷组织管理结合起来,构造一个全景的风险管理体系。 


  (三)征信信息在制定货币信贷政策和金融监管中应用 
  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提供自身独特的海量数据资源,有利于以权威的市场基准发挥连接金融机构与宏观经济政策的桥梁作用,为货币政策判断真实利率水平提供依据,并指导商业银行做好利率定价管理。2011年1月4日,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人民银行网站上刊发了署名文章《关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若干思考》,周小川表示,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包含了客户信息和进行风险定价的依据,征信系统可以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发挥作用。 


  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监管从微观审慎向宏观审慎延伸,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从非系统性风险向系统性风险延伸,以及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都对银行业外部数据以及数据提供渠道和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充分利用央行的征信系统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征信宝官网 » 征信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探讨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