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宝官网
赢在信用时代

“扫码送礼品”推广泛滥 个人信息泄露或影响个人征信(组图)

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18日电(记者 万可义)

近日,关于西安某大学学生“被强制要求安装手机端APP并上传头像”一事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个人信息安全话题再次引发网友热议。

a_318288367

时下,扫二维码送礼物已成为街头“一景”。各类APP、微信公众号都选择这种地推方式进行推广,但这也令广大“扫码爱好者”的个人信息安全面临巨大风险。

各类地推摊位充斥大街小巷

记者走访了北京市区的几个商圈,发现各类APP地推比比皆是,其中以外卖类、借贷类居多。扫码送的礼物也五花八门,小到手机挂饰、耳机、饮料,大到毛绒玩具、自拍杆,甚至有的摊位声称扫码返现金。因此每个摊位前都能吸引不少驻足者。

李先生是一名二手房销售人员,在一家网上药店类的APP地推摊位前停下了脚步,“其实我对这种应用没什么兴趣,主要是感觉礼品还不错。”他在耳机、纸抽、饮料的选项中选择了一个耳机,“最近耳机坏了,还没来得及买,先用这个凑活吧!”

扫码、下载、注册,推广人员一气呵成。在问到是否担心个人隐私安全时,李先生很是随意,“无所谓,反正自己也不知道用手机号注册多少账号了”。

小王是一名在校女大学生,她一直围在一个“扫码可优惠贴膜”的地推摊前不肯走。“工作人员说扫码就可3块贴膜,我看还是挺实惠的。”对于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风险,她认为应该注意,尤其像身份证号、银行卡号一类的敏感信息不能用来随意注册,手机号可以随意些,“应该问题不大吧”,她自问自答道。

热闹扫码过后,虚假用户留存率极低

记者尾随部分扫码的路人,短暂采访后发现,尽管任何一个地推摊位前都会围上不少人,但是简单地扫码过后,对于推广方而言只是在数字上有所体现,因为大多人都不会关注自己究竟扫了什么二维码,甚至扭头就卸载或取关,更不用说去使用。

一位扫码的路人告诉记者:“我想大家的心理应该是这样的,扫一下,关注公众号,获得小礼品,然后再取消关注就行了,也不损失什么。这可真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李女士也是个扫码狂人,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了礼品,“如果没有特别规定的话会马上取关,有些比较有意思的或者实用性的会多留几天观察一下。不过手机里留到现在的基本上也就是一两款外卖APP。”

市民杨先生对于此类活动持有不同态度,他经常在地铁里遇到有人拿着传单贸然走到他面前说在创业,可不可以扫他的码等等,“第一感觉他就是为了抓取个人信息,我有同学就从事大数据收集,所以对此我一向是果断拒绝。”

推广人员以兼职为主 最高收入单日过千

通过与几名推广人员的短暂交谈,记者了解到,负责地推的人员基本都是兼职性质,由于便于上手及工作时间灵活,吸引了不少高校学生加入。

一位参与推广的学生向记者透露,他们除了每天基本的兼职工资外,剩下的主要靠扫码的人数多少获取相应提成,“根据扫码的难易程度,提成也不一样。为微信号拉粉丝的那种要便宜些,最贵的就是为某些金融公司的APP提升‘装机量’,但也最难做,这些APP要求用户下载后,填入姓名、手机、身份证号,甚至要绑定银行卡、上传照片,大多数人的警惕性还是挺高的,所以这钱很难挣。”他说起来头头是道。

而据央视最近的报道,部分“扫码员”为商家的微信公众号成功拉一个粉丝提成1块钱,如果在手机上注册提成4块钱,如果绑定银行卡,每单提成40块,最多的一天可赚5000元。

推广进校园:逐层“扫楼”学生抱怨

高校学生作为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企业自然不会放过这块“大蛋糕”,千方百计想要将其纳入囊中。而对于有些新生APP来说,急需在下载量上面有一个提升,因此通过对赞助校园活动的方式在学生群体内“渗透”。

网友“蛙声里”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他向记者反映,扫码推广这种事现在很常见,“学校里面主要是院系吧,外联部要拉赞助,就让我们下载,还说什么下载就返现金之类的。但我真的很反感,信息都被泄露了,然而还是有人被小利益蒙骗。”

他对记者说,虽然并没有遇到过老师或学生会要求强制下载的情况,但是做扫码兼职的学生也让他们很厌烦,“有的学生为了多挣钱,还会跑进宿舍楼里一间间宿舍挨个‘扫楼’。几乎每天都有人来推销这些鬼东西,简直烦死了!”

网友小张也反映,最近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某借贷软件在学校也有大规模的推广,“雇了好多学生兼职专门推广此软件,动不动就要扫二维码,当时虽看到注册返现有点心动,但因为涉及隐私问题(注册完还需要截图界面),我最后还是拒绝了。”

民警提醒:个人信息泄露可能会影响征信

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5)》显示,近一年来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过;63.4%的网民个人网上活动信息被泄露过;网民因个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诈骗信息等现象导致总体损失约805亿元,人均124元。

而在走访中,记者也发现,街头扫码摊位虽然最终目标都是增加使用(关注)人数,但获取的信息却不尽相同。微信公众号推广一般都只是要求关注后在朋友圈分享其推广信息;而不少应用APP都需要扫码人的手机号、送货地址,更有部分借贷软件需要注册人填写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特别敏感的信息,当然这类推广抛出的诱惑也足够大:整箱牛奶、洗衣粉,而且承诺注册返现几十至上百元不等,让不少人为之心动。

QQ图片20151018222343
登录声称“下载返现”的某APP,提取这部分余额时需实名认证。 中国青年网记者 万可义供图

对此,微博认证为“宣城市公安局民警”的@江南警哥 发文提醒各位民众:手持身份证的照片、录制固定动作的视频、身份证复印件、银行卡号、手机号码这些信息也许可以换来一桶油、一袋洗衣粉、一盒肥皂,但这些小恩小惠的回报付出的会是你个人信息泄露为代价。

@江南警哥 提到,各类平台现在对实名认证的管理很严格,因此有些不法分子会利用他人的身份信息来认证,“他们可能会用来注册账号、网上开店、网络贷款,利用你泄露的个人身份来诈骗别人、坑害网购的小伙伴、恶意透支盗刷网上借贷!”此举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未来个人的征信,甚至被拉入各家银行、消费平台黑名单,更可怕的是盗用信息者的花费将直接算到受害人头上,在事实查清前涉及你的沉重债务肯能会“用一百种方式让你不想再这个城市生活下去”。

征信宝网站:zhengxinbao.com

微信公众号:征信宝

微博认证号征信宝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征信宝官网 » “扫码送礼品”推广泛滥 个人信息泄露或影响个人征信(组图)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